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,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化工自动化仪表、过程控制、人工智能等知识,具备仪表与自动化系统安装调试、运行维护、系统集成等能力,具有工匠精神和信息素养,能够从事自动化系统维护维修、技术改造、工程实施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。
面向仪器仪表维修工、自动控制工程技术人员等职业,仪表调试与维护自动化装置安装与调试、系统运行维护与管理等技术领域。
为帮助2025级新生进一步了解专业内涵与行业前景,筑牢职业发展根基,机电工程学院于9月23日至25日分批次开展新生专业教育系列活动。本次活动覆盖应用化工技术、化工自动化技术、机电一体化技术等八大专业。
活动中,各专业的负责人和骨干教师为新生详细介绍了专业的发展历程、学科特色、课程设置以及未来的就业前景。他们通过生动的案例和丰富的图片资料,让新生们对自己所学专业有了更直观的认识。

在讲解专业知识的同时,老师们还强调了大学学习的重要性和方法。鼓励新生们要积极主动地学习,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同时,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,多参加实验、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,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。新生们在活动中认真听讲,积极提问。他们对自己的专业充满了好奇和期待,表示通过这次专业教育活动,对未来的大学生活有了更清晰的规划。

本次新生专业教育,一方面为学生展示出完整的课程体系,使得新生更加全面地了解本专业知识,引导新生树立专业信心,培养专业意识;另一方面也为新生介绍了循序渐进的专业发展路径,制定学习计划和职业发展规划。在帮助2025级新生尽快了解和适应新环境,增进专业了解,提高学习兴趣,培养职业思想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。

六月流金,骊歌渐起。6月18日上午,机电工程学院2025届学生毕业典礼在图书馆副楼五楼会议室举行。学院领导班子成员、教职工代表、全体毕业生及部分在校生代表欢聚一堂,共同见证这一荣耀时刻,为青春加冕,为梦想启航。典礼由副院长何应先主持。

毕业典礼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。全体师生肃立,齐唱国歌。副院长严文超详细介绍本届毕业生情况,回顾了同学们在校期间的成长历程与取得的优异成绩。随后副院长何应先宣读了优秀毕业生表彰文件,全体领导为毕业生代表颁发了毕业证书,勉励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继续发扬机电人的工匠精神。
在校生代表张吉瑞同学表达了对学长学姐们的不舍与祝福,承诺将传承机电精神,接续奋斗。毕业生代表肖佳亮同学深情回顾了三年的学习生活,感谢母校和老师的培养,并表示将带着三职机电人的骄傲与坚韧,勇敢迎接未来的挑战。教师代表王建宇老师为毕业生送上殷切嘱托,希望他们坚守工匠之心、终身学习、勇于创新,在祖国建设的广阔天地中书写辉煌篇章。

典礼现场温馨感人,特别设置了致谢环节。毕业生代表们手捧鲜花,分别向默默奉献的宿管阿姨、辛勤保洁的工作人员、守护安全的安保叔叔以及悉心指导的毕业班辅导员、实训室老师们献上最诚挚的敬意与感谢。鲜花与掌声交织,温暖了整个会场。


院长古永红在致辞中向圆满完成学业的同学们表示热烈祝贺,深情回顾了同学们在校期间的点点滴滴。面对即将踏上新征程的毕业生,古院长提出四点殷切期望:一是保持热情,终身学习;二是勇于创新,敢于突破;三是脚踏实地,敬业奉献;四是注重合作、共同进步。他特别强调,在数字化、智能化的时代背景下,机电学子肩负着推动行业创新发展的重任,希望同学们能将所学应用于实际工作中,为我国从制造业大国迈向制造强国添砖加瓦。

毕业不是终点,而是新征程的嘹亮序曲。伴随着温馨而热烈的氛围,机电工程学院2025届毕业典礼圆满落下帷幕。带着母校的殷切期望与深深祝福,机电毕业生们将怀揣梦想,扬帆起航,奔赴祖国各地,在广阔舞台上绽放光彩,为国家发展贡献“三职青春力量”!
5月20日,宜化集团化工机械设备制造安装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周文榕、人力资源部部长王芹、办公室主任龙艳一行到访机电工程学院,就深化校企合作、加强人才供需对接进行交流。机电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张林、副院长严文超陪同参观学院实训室并参加座谈。
座谈会上,周文榕介绍了公司发展近况,指出随着化机公司新厂房改造和设备升级,公司产能快速提升,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大幅增加。他表明此行是为了深入了解学院办学情况,并希望与学院建立稳定的人才培养机制,全方位加强校企合作。

张林书记对宜化化机公司一行到访表示欢迎,并介绍了学校和学院的发展概况。他表示,机电工程学院与宜化化机公司已有良好的合作基础,不仅在学生实习就业方面联系紧密,还在多个技术项目上开展了深度合作。学院将全力支持企业发展,进一步畅通人才招聘渠道,为企业输送更多高技能人才。
在学院领导的陪同下,周文榕一行实地参观了机电工程学院实训室,对先进的实训设备和规范的教学管理给予高度评价。周文榕表示,学院的实训条件与企业生产需求高度契合,为学生技能培养提供了优质平台。


此次交流进一步巩固了校企合作关系。双方将在人才共育、技术创新等领域开展更紧密的合作,共同服务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。